老舞生_第144章 175. 芳桃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44章 175. 芳桃 (第1/3页)

春节一过,风儿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,梧桐树的枝头渐渐地绽出了绿芽头,小巷里的墙头边儿也长出青青的草儿来,生机勃勃的绿色,满了大街,也满了小巷。
  阿明调到了光复路菜场。
  这菜场要比原先低低的像凉亭的定安路菜场好些,高高的单层,瓦爿儿顶,门面一字开,后头虽然瞒屁股1,但有一扇小门儿,里面是个小院子,住着七八户人家。天热的时候,一到傍晚,院子里的人都会摇着扇子出来,到菜场里打老k,乘风凉。
  阿明上下班方便了许多,进货也可以用现金进了。他天天二、三点钟起床,去古荡进鱼儿,然后拉到新华路农贸市场去卖。因为车儿少,那时的农贸市场不像现在都在大房子里的,而是摆放在路的两旁,有管理员收税,收摊位费,所以不存在偷税漏税问题。
  新华路附近居民多,单位多,是个大市场,生意很红火,阿明便选择了这市场。可是,他连续三天卖鲢爿头,几乎没钱儿赚,便不敢再卖了。这原因,一是郊区起塘了,鱼多竞争激烈,大家都想上午卖完了好回家去搓麻将、打老k,所以一到十点光景,就拼命地砸价。而四季青一带的鱼贩子每天都能从鱼塘里拿到三、四十斤或鳊鱼,或草鱼,或鲫鱼,这些鱼每斤可赚一块五左右,加上统货中的包头鱼每斤赚七、八角,赚钱够了,于是将鲢爿头只高于进价的一角或保本就卖掉,他们的卖价正好是二道贩子阿明的进价。二是那些个体户都是有老婆、子女或兄弟帮忙的,可以到50米开外的井里去吊水来给鱼儿换水,而阿明一个人,无法给鱼儿换水,那些鲢爿头经转手熟几几的容易死,如果到下午还卖不掉,那么三分之一不死也只剩下一口气了。所以,这之后他只去贩些不容易死的鳊鱼、草鱼、鲫鱼来卖。
  “二块四,少一分也不行!你买不买?”
  古荡的鱼贩子大概都是一个村里的,一帮一帮的。这天阿明一冲眼看一车草鱼成色还不错,便问起价,然后再伸手到桶里去翻看鱼身,觉得肚皮有点大,哪知道这帮人团着2他,一定要他买了去。
  “二块四,我只是问问价而已,又没说要买。现在这样子有些肚皮的,市场价最多也只能卖到二块三到二块五。”阿明想走。
  “你自家说二块四,我们大家都听到的,你不买是不是?那就把你的轮胎戳破!”
  阿明一听要把他的三轮车轮胎戳破,便有些慌了,这半夜三更的到哪里去补胎?再一看那帮人,凶巴巴的样子,脚光儿便有些软了。
  “二块三。”阿明心有不甘。
  “不行!二块四!”那帮人说。
  强龙斗不过地头蛇,何况阿明也不是条强龙,只能哑巴吃黄连,便吃了这一车160斤的鱼儿。鱼儿有肚皮,往往是黑心的鱼塘老板在捕捞前故意喂食的,这样便增重了份量,而刚吃过饲料的鱼挤在桶里,便容易死。
  阿明卖到下午四点半光景,活的死的总算卖光了,一轧帐,亏了30多元,心情恶辣地回菜场。
  “阿弟!”
  快进菜场时,有人喊他。他刹住车儿,回头一看,是阿芳在买菜,便停了下来。
  “阿明,听金彪他们说,你在这家菜场卖鱼了?”
  “是呀,春节后调过来的,在新华路农贸市场卖。”
  “那你不好在这里的农贸市场卖的,是不是离家太近,怕没面子?”
  “那倒不是,是经理要我到外头去买的。”
  “为啥?”
  “我是用现金进的货,在这里卖,就偷税漏税了。”
  “噢,这样的。阿明,我与春桃跳舞时,经常说起你,总是为你感到可惜。天冷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