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弃妻似锦 第182节 (第3/3页)
明天就该老老实实上课了。 她前脚回到家,后脚春嬷嬷和包嬷嬷、冯嬷嬷就来了。 春嬷嬷笑道,“已经把那一老两小安置妥当了。黄家一些大的家什没搬走,我又拿了一套被褥给她们。周大姐之前藏了一根金簪,一两多碎银,再加上姑奶奶给的十两银子,她们几人的日子倒还过得。她还拿了二两银子给郝家的,说她的腿脚不便,请郝家的帮她在镇上买些被褥和几尺粗布……” 冯嬷嬷说道,“啧啧,那位周大姐看着脸上又黑又丑,身上可是细皮嫩肉,一点也不比小媳妇差,一双手也护的极好,白嫩嫩的。” 包嬷嬷也说道,“她洗手,洗指甲,就能看出她之前有多讲究。虽然楼里的人也讲究,但她教那一对双的言行举止,那份稳重和不急不躁,可不是那个地方的人能有的。我瞧着,她应该出身于富裕之家。” 冯嬷嬷点头道,“我也觉着周大姐的出身不简单。可惜了,命运多舛,一辈子命苦。” 这就是教养嬷嬷的厉害之处。出身高,出身低,通过言行举止就能断定。 次日,韩莞让郝叔去县城给那三人办奴籍和良籍。不说他们认识县太爷和师爷,就是现在流民多,也比过去好办户籍。同时,还让郝叔买一张琴回来。 周西和周南辰时末就来了正院听差遣。她们穿着村里孩子的旧衣裳,可看着一点也不像乡下孩子。 这么小的孩子能干什么。韩莞让她们跟着丫头学收拾屋子,等小姐妹和翠翠几个小东西回来,负责陪他们玩。 两个孩子随时都是笑着的。 韩莞笑问,“什么事这么高兴?” 周南的性子要跳脱些,说道,“禀姑奶奶,我们来了好人家,还能挣钱给周奶奶治病,我们乐了一宿呢。嘻嘻……” 周西也说道,“周奶奶极是高兴,说她成了良民,这里又青山绿水,等她死了让我们把她埋在后面的山上。我们跟她说,现在我们能挣钱了,给她治病,让她活久些。” 或许周奶奶经常说“死”,她们说“死”也没有多少难过之情。 倒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。 韩莞笑道,“我师父治外伤的手艺极好,请他给周大娘看看。” 周西周南听了,更是笑得眼睛晶晶亮。 韩莞又问了她们之前的一些事。 她们住在后院的一栋厢房内,姑娘们去学琴周奶奶便会把她们锁在耳房不许出来,教她们弹琴和编络子、认字……周奶奶一个月月银是一两银子,多用于吃药…… 怪不得这两个孩子一点坏毛病没学到,周大娘是隔断了她们和那些人的来往。那个老太太,对素昧平生的孩子能做到这份上,还真是个老好人。 下晌,韩莞就让人把周大娘叫来,陪她去了封家。 原主主要跟着封和学制药,看病学了一点,只能诊治小病,周大娘这么重的病根本治不了。 第三百六十四章 惺惺相惜 封和给周大娘作了检查。说她腿和脚烧伤严重有后遗症,还有严重的喘病,再加上嗓子被烫伤,造成喘息困难…… 封和能够缓解她的烧伤和嗓子,喘病要找更好的内科大夫。 听说能够缓解烧伤和嗓子,让周大娘大喜过望。这个病痛折磨了她二十年,真是痛不欲生…… 周西和周南也跟过来了,又跪下给封和磕头。 封和给她施针抓药,没收诊费,只收了药的成本。 回到星月山庄,郝叔已经从县城回来。他买了琴和琴凳,又把周家姐妹的奴契交给韩莞,把周大娘的户籍交给她本人。 周大娘拿着户籍,激动不已。 “老婆子这辈子,还能成为良民。” 她看到那张新买的琴,没等韩莞让她弹,她就走过去坐下。 周大娘调整了一下弹弦,开始弹起来。 她弹的是这个世界的名曲“洞庭落雁”。 乐曲舒缓清丽,优美动听,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