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弃妻似锦 第229节 (第2/3页)
的,又硬又冷。我闺女遭了那么大的罪,他们居然不想认,连外人都不如……” 她又用帕子捂着嘴哭起来,边哭边说了缘由。 那年荆州元宵灯会上,蔡郁和她带着四个儿女出去看灯会。蔡郁带着儿子在一个摊子前猜迷语,她带着两个姑娘在另一个摊子前买灯笼。突然着起火来,她第一时间搂住两个闺女,却被旁边的一个妇人强行把孩子抱起,她和乳娘都没抢过来,又被拥挤的人群冲散…… 之后,他们到处寻找孩子。因为是女孩,怕找回来对她们的名声有碍,都是私下寻找。在他们以为不可能找到的时候,上年突然接到杨老太太来信,说在京城看到两个孪生孩子,长得有些像外孙蔡郁…… 他们听说后喜极,蔡夫人带着蔡大奶奶来了京城。杨家也打探出来,那两个孩子在被星月山庄买下前,被拐子卖去了定州一个叫群芳群的妓院,跟着妓院的乐师学艺。发洪灾的时候,那个乐师带着她们跑出来,流落到星月山庄。 打探到两个孩子曾被卖去妓院,一直跟着乐师学艺,杨老太爷就犹豫起来,怕孩子影响家里的名声。为此,杨老太太气得要命,争执不过老太爷,气病在床。 蔡夫人和蔡大奶奶听说这个消息后,蔡大奶奶的意思是,不管孩子曾经遇到过什么,只要确定是她的孩子,就要认。 而蔡夫人害怕父亲,也有所顾虑,遣人给丈夫送信。 他们没敢让蔡大奶奶出面,蔡夫人来到星月山庄附近,坐在马车里偷偷看到过两个孩子。尽管已经过去两年多,她确认她们就是孙女蔡雅西和蔡雅南。 蔡大奶奶得知消息后,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,想来星月山庄认亲。可蔡夫人不允,她要等丈夫的意思。 终于等到蔡大人的来信,可他的意思跟杨老太爷一样,既然知道孩子现在活得很好,就不要认回来了。星月郡君认识的人多,知道小姑娘经历的人也会更多,认回来对蔡家和杨家的名声都不好。 蔡大奶奶不愿意,大哭大闹。杨家就放出风去,由于丢了孩子,蔡大奶奶魔怔了。 离京之前,蔡大奶奶还是偷偷跑出来看孩子,也就是三羊村办灯会的那天。她运气好,还真的看到孩子了。孩子不仅长得又白又胖,还颇得韩莞喜欢。她强忍住上前相认的冲动,想着回家说服丈夫,再由丈夫说服公爹。只要公爹同意认回孩子,杨老太爷也管不到。 蔡郁也想认回孩子,又不敢忤逆父亲。蔡大奶奶气极,她想合离,合离后自己领着两个闺女过,可又舍不下儿子……怒火攻心,就病倒了。 两个儿子懂事,劝她说,两个妹妹还流落在外,若娘亲有个不好,妹妹该怎么办。蔡大奶奶一想,也是啊。她不选择坚强,不仅儿子没了亲娘,闺女也永远找不回来了。她想开了,开始调养身子和谋划。等到病好后,她就留下一封信,带着几个下人偷偷来了这里。 蔡大奶奶哭着讲完,又起身给韩莞屈身福了福,说道,“谢谢郡君大义收留,又对她们这样好。若是没有你和那位周大娘,我不可能找到完完好好的她们,她们真的要遭大罪了……你跟她们非亲非顾,都能忽略掉她们曾经呆过的地方,认她们为义女。可我们家人,真是,真是汗颜哪……呜呜呜……不管他们如何,闺女我必须认,哪怕合离也要认。” 第四百五十三章 倚仗 听了蔡大奶奶的话,韩莞还是比较尊敬这位母亲。她是本土女,为了孩子做到这一步,不容易了。 看看那些道貌岸然的封建大家长,为了所谓的家族声誉,连没有任何错的亲骨肉都不愿意认。 瞧他们的作派,不仅不会感激韩莞,或许还会觉得她多事。甚至更有甚的,若韩莞没有倚仗,不是郡君,真的有可能上演恩将仇报的事——把孩子弄回去,把知道真相的人灭了。豪门豪横的事多了,他们只讲利益,不讲良心。偏还说的好听,家族利益重于一切。 他们做梦都没想到,韩莞没有一点嫌弃孩子,还认了她们做义女。 韩莞拉着蔡大奶奶的手,让她坐在自己身旁。 “孩子虽然被卖去那里,但几天后就被教琴的周大娘接去她后院,隔离一切不好的人和事。为了她们的将来,周大娘又趁发洪水之际,拖着残疾的身体带她们逃出来。在我看来,她们被教的比许多大户人家的孩子都好,聪明,可爱,知礼数,懂感恩,没有沾染一点那里的坏毛病。” 听韩莞把孩子夸得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