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史册之上 (第2/3页)
定道:“圣上临走时,将永安城托付给我等,如今有人谋篡造反,我等虽为文臣,也应当直言抗争,岂能在此坐以待毙,等着信王来招降?” 几位朝臣问:“江丞相是要去……” “回府整理仪容,去紫宸殿上朝。” 今日并非初一十五大朝会的日子,他要去紫宸殿上朝,当然不是去参拜信王,而是去上参反王。 江涣最后朝几位大人做了个揖:“我先去了。” 他还没走出厅堂,几位大人也起身朝悦王爷作揖:“我等也告退了。” 悦王爷应了一声,也吩咐底下人把他的礼服拿来。他不常上朝。 走出悦王府,一路上门户紧闭。 也是,齐宋两国素有旧怨,表面平和,实则水火不容,如今宋国广宁王得势,永安城中人人自危。 永安要是真落到信王与广宁王手里,牵连的还是永安百姓、齐国百姓。 江涣快步走过冷清的街道,回到江府。 小厮快步迎上来:“老爷你可回来了,老太爷和老夫人都担心坏了。” 他虽年轻,但是江老丞相在恭王倒台之后,就不再管事,还要每日写一封陈情书交上去。所以府里如今他是江老爷。 江涣道:“打水、准备礼服,我去上朝。” 小厮迟疑道:“这?” “去。” 见他坚决,小厮也不敢多嘴,转身要走。 江涣思忖着,又喊住了他:“去找老太爷,把他的棺材借来一用。” “是。” 他回了房,洗脸更衣,束发戴帽,动作虽急,却有条不紊。 从前的江老丞相听说自己的寿材被儿子借用了,气得连拐杖也不拄了,蹭蹭地就过来了。 但是又害怕自己这个儿子,不敢推门进去,只是等在门口。 江涣换好官服,腰别笏板走出门,看见父亲,不等他开口,便道:“棺材还会有的,你最好希望我用不上。” 江老丞相气得胡须发抖:“你……” 他要扶棺上殿,分明就是做好了死谏的准备,江老丞相又哪里是舍不得棺材,却被他噎得说不出话。 江涣最后道:“房里书架上,左数第三个坛子里放着钱,我要是占了你的棺材,你就再去买一副。” 说完这话,他就快步离开。 庭院中,四个小厮站在雕花未漆的棺材边,见他来了,就用圆木横梁挑起棺材。 这东西得从正门出入,江涣推开正门,却看见一众留守的文臣都候在门外,皆着官服,持玉笏。 见他出来,俯身便拜:“丞相。” 江涣笑了笑:“走罢,上朝。” 他走下门前石阶,温言上前,走在他身边:“我方才去建国寺,惜辞昨晚就翻城墙出去了,想来圣上已经在路上了。” 江涣拢着手点点头:“那就好。他尚且有夜奔的气概,倘若我们再龟缩不前,岂不是枉为朝臣?” 才走上玄武大街,就撞上了另一群人。 领头那人穿着柳叶绿的衣裳,眉间一点朱砂,唇角含笑,神态自若,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。 身后是一群戴巾的青衿学子。 小柳学官柳停,带着他学宫里的三千学生。 此时柳停看见他们了,他抬起手,温笑着朝对面做了个揖。 原本秋狩时就是文官守城,宫中禁军被特意调走,只留下一座空城。此时永安城中能主事的,也就只有这些文臣。 他们都不知此事为计,只凭一腔孤勇赤诚,说要将永安守好,便要守好。 * 日头正起,韩悯骑在马上,已经能望见前边的城门了。 再走出一段路,李恕也带着人过来了。 近前之后,他翻身下马,抱拳行礼:“陛下。” 旁人这才得知,原来不是信王谋反。 傅询却拿起弓箭,箭头对准城墙那边。 箭羽破空,没等城楼上的人反应过来,那人的眉心就中了一箭,挺直身子倒了下去。 他从箭囊中抽出另一支箭,飞快地转了个方向,再次射中城楼上另一个脑袋。 他把弓箭交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