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首辅娇娘 第233节 (第2/2页)
垂眸笑了笑。 齐嬷嬷让小宫女将几个锦盒放在了桌上:“这些都是娘娘赏赐给你的,有雪莲也有人参,都是顶好的东西,你千万记得吃。” 顾瑾瑜动容道:“多谢姑姑了。” 齐嬷嬷拉着她的手道:“一家人不说两家话,娘娘膝下无女,一直拿你当亲生女儿看待,你可千万保重身子,别再让娘娘忧心。” “是,瑾瑜记下了。”顾瑾瑜乖巧地说。 齐嬷嬷切入正题:“啊,对了,我今日来,还有一件事,娘娘想见你。” 顾瑾瑜随齐嬷嬷进了宫。 淑妃是一宫主位,她拥有自己独立的宫殿,又不必像二品妃那样让别的小主住在她的偏殿,她与五皇子住在长春宫,别提多逍遥。 今日天气晴好,淑妃在长春宫的小亭子里翻看五皇子的作业。 顾瑾瑜上前给她请了安:“姑姑。” 淑妃冲她招招手:“来的正好,小五刚作了一篇文章,你给看看。” “是。”顾瑾瑜在淑妃身旁坐下,淑妃将五皇子的文章递给她。 五皇子与顾承林同岁,每天与几个哥哥一道去上书房念书,由朝中颇有威望的大儒教导他们。 老实说,五皇子的才学不怎么好。 他的作业基本都是顾瑾瑜做的。 顾瑾瑜看过后,微笑着夸赞了一番:“五殿下有进步。” “我也觉得!”淑妃对这个回答很高兴,她让宫女把文章收好,随后看向顾瑾瑜,宠溺地说道,“你这孩子,在县城做了那么大的事,怎么吭都不吭一声啊?” “嗯?”顾瑾瑜一愣。 这话题转得猝不及防。 淑妃嗔了她一眼,拉过她的手道:“你还想着瞒啊,不是我方才去给陛下送点心,都不知道你竟然背着家里做了这么大的事!你怎么就这么不显山不露水呢?” 顾瑾瑜更疑惑了,她做什么了? 淑妃紧紧地握住她的手,满眼激动:“风箱呀!” 第199章 扬名 原来,朝廷打听到那个小姑娘的消息了,确定是姓顾,不是姓陆,且机缘巧合下听说她是侯府的千金。 至于哪家侯府就不清楚了。 可天底下姓顾的侯府多吗?又是去年三月到六月又恰巧出现在那个县城的。 淑妃用脚趾头也能猜到是顾瑾瑜了。 淑妃点了点她的脑门儿,没用力:“你说你这孩子啊!这是好事,又不是坏事,干嘛不说出来呢?早说了,你爹也不会闹那么大的乌龙!让兵部的人骑到他头上!” 顾瑾瑜张了张嘴。 淑妃笑道:“你小时候就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,五皇子也跟着你画,那时候本宫觉得你们都是在想些没用的东西,现在看来,是本宫错怪你了。” 一旁的齐嬷嬷笑道:“娘娘,您可还记得县主小时候让人改进食盒的事?” 淑妃扶住太阳穴,恍然大悟地笑了笑:“啊,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!是呢!那个食盒还在不在?” 齐嬷嬷笑道:“在!奴婢都收着!” 淑妃吩咐道:“快拿过来!” 齐嬷嬷去库房将顾瑾瑜小时候捯饬过的一个旧食盒拿了出来。 皇宫的食盒是一层一层的,像一个行走的蒸笼。顾瑾瑜觉得这种食盒不方便,说要拿最底层的东西就必须把上面的也拿起来,要是每层能分开就好了。 她把淑妃的点心盒子拆了,做了个框架固定,但是能从旁侧拉开的有好几个小抽屉的食盒。 八岁的孩子手并没有太巧,都是她嘴上说,太监们给做,倒也是按她的想法儿做出来的。 当时还得到了陛下的几句夸赞。 这种食盒当时民间也有,因不够保温,一般只用来装点心。 顾瑾瑜没见过,她是自己想的,一个八岁的小姑娘能如此聪慧,陛下觉得很难得。 也是从那时起,淑妃发现了顾瑾瑜的天赋,时常传召顾瑾瑜入宫陪五皇子学习。 淑妃小声道:“和姑姑说实话,你是不是故意的?” “嗯?”顾瑾瑜愣愣地看着她。 淑妃欣喜一笑:“也是,这样做的效果确实比你一开始就坦白身份好很多。你成功引起了朝廷的轰动,也引起了陛下的主意,你越是淡泊名利,陛下就越是欣赏你。” 顾瑾瑜欲言又止。 她哪里做了什么风箱啊? 她根本听都没有听过。 “娘娘,您要的东西拿来了,放在哪儿?”一个小太监拎着一个活塞风箱走了过来。 顾瑾瑜不解地看向淑妃。 淑妃对顾瑾瑜道:“来,你和姑姑说说,这东西是怎么用的!回头陛下若是和本宫聊起天来,本宫也好与陛下有个共同的话题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