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(156) (第2/3页)
??莫少珩的这些学生,如今全都因为一点一滴积累的功劳站在了金殿上。
??金殿上,十五个年轻的官员,每次看到都让人惊叹好久。
??但没有人敢有任何质疑,因为这十五人,他们并非靠着父辈进入金殿,而是靠他们自己。
??堂堂正正,没有参半点水。
??而且,这十五人,现在在凉京的名声可是了不得。
??被称为金殿十五良臣。
??因为啊,他们熟读北凉律,不畏惧强权,一心为百姓办实事,真正的深入百姓之中,见百姓之所苦,急百姓之所急。
??他们和一般的官员,有很大的不同,是做官之人的楷模,被北凉的百姓传唱。
??就是吧,有时候说的话,旁人愣是听都听不懂,在金殿上也一样,有时候献的策,让人一头的雾水。
??莫少珩:
??十五个学生:
??哪怕土生土长的十五人,因为从小跟着莫少珩学习,和这个时代还是有些突兀。
??等忙完这些事情,又过去了大半年。
??北凉和南离关系的融洽,肯定是需要互相派遣使臣,互相沟通的。
??有了沟通和相互理解,才能少了矛盾。
??如今,南离的使团已经在北凉呆了大半年了,也是时候该北凉派遣使团去南离了。
??赵景澄等学生就找上门来了。
??老师,当初南一离开的时候,都没有和我们告别,就那么匆忙地离开了。
??其他人使劲点头,现在想起,都特别遗憾。
??南一,也是他们的青春啊。
??他们一起学琴,一起逛街寻找美食,一起玩三街之战,一起打闹
??最美的青春年华,都是在一起的。
??随着长大,才真正知道,那样的时光是多么的美好和难得。
??虽然南一离开了,但在他们心中,却早已经成了无可替代的存在。
??莫少珩想了想,当初事态过于紧急,肯定很多事情都没有妥善安排好,这才造成了这样的遗憾。
??莫少珩也知道赵景澄这些学生来是为了什么来找他。
??如今,朝廷正在选取派往南离的使团,而负责此时的刚好是赵棣。
??莫少珩点了点头。
??既然有能力去弥补当初的遗憾,为何不呢?
??所以莫少珩去找赵棣了。
??这次去南离的使团名单,你帮我添加几个人。
??赵棣恩了一声,本以为也无甚大事。
??结果接过递过来的名单一看,这何止几个人?
??这一大串人名啊,莫少珩的学生一个没有少。
??名单上,为首的名字还是莫少珩自己。
??赵棣:
??莫少珩也好几年没有见南一了,虽然说,南离的事情已定,肯定也不用着他操心了。
??但是吧,自己嫡传的学生,看着长大的学生,经常还是会在无意间想起的。
??赵棣:你要去南离,那孩子谁带?
??莫少珩脸一横,我当初一个人带孩子带了那么久,现在也轮到你带了。
??莫少珩原本是准备带孩子一起去南离见见他的开山大弟子的,但这一路上舟车劳顿,实在又不太适合。
??也只能如此安排了。
??赵棣:不是
??丢他一个人在家奶孩子?
??他都还没有习惯奶孩子呢。
??好说歹说,赵棣是拗不过莫少珩的,只得道,那你得定一个具体回来的时间。
??北凉的使团去南离,并没有走陆路,而是乘坐的商船。
??如今北凉和南离重修旧好,商路肯定是重新开通了。
??而南离多河流,正好是商船行进的最佳路线。
??原本,去一趟南离的离都,单程都得两三月。
??但若是乘坐商船的话,也就一月的时间罢了。
??这也是赵棣答应莫少珩当这次出使南离的主官的一个原因。
??一来一去也就两个月,还不信莫少珩能丢下孩子在南离呆多久。
??离开那天,码头上的人可不少。
??莫少珩再次出使南离,而且,他们北凉的十五个年轻官员也要去。
??总感觉,一时之间,他们凉京少了点什么。
??船上,豆子也在。
??以前南一经常喜欢逗豆子,正好也将豆子带去。
??豆子现在是小殿下的伴读,多涨点见识也好。
??商船离开码头,在运河中行驶。
??这一个月的路程,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得在船上渡过。
??虽然说,船上的房间也有模有样的,沿途的风景也颇为不同,但时间可不短。
??赵景澄问道,我们出使南离,国书派人送去了